[短論] 論媒體與大眾聲音 On Media and Publicity|公共論壇實境秀Public Forum|公視主題之夜Show/PTS Theme Night Show|2023 INPUT大展 International Public TV Conference



2023年以公共媒體工作者的身份,不僅先觀摩2023 INPUT(International Public TV of Conference),後更受邀於公視主題之夜Show,討論一個重大、扎實、拳拳到肉的議題:公共媒體有比YouTube更公共嗎?


影片連結有我的全英語口說發言,表達對於比利時公共電視討論精神疾病患者紀錄片Normal,以樸實、溫暖的日常設定,搭配口語發言,捕捉了屬於他的「正常」時光片語。


而以下則是我在參加節目前,針對該議題的論述與研究。


你認為比起傳統影視產業,網路自媒體更能代表「大眾」的聲音嗎?

首先,我想提問的是,這題如何定義「大眾」與「聲音」。


如果大眾即各國的國內總人口,於此討論空間內,更明確來說是台灣的國內總人口。而聲音則是議題於節目內容的再現(representation)與教育意義。


如果定義於此,網路自媒體與傳統影視產都有機會各自佔有一席之地。原因如下。

網路自媒體目前根據演算法,也就是該平台的指標:Youtube的演算法、縮圖、標題,決定是否推廣影片,也因此,是否將議題在線並具有教育意義,幾乎不是網路自媒體的第一準則。


但由於自媒體的框架更小:Vlog,Shorts,限時計畫等等,速度明快、拉住年輕人的專注力與時間,比起代表大眾的聲音,我認為自媒體代表的是「個人」、「讓人意想不到」的聲音。


在傳統影視行業例子中,我舉例台灣公共電視PTS,有自己明確的製播、審查機制,也因此,以公視視播節目而言,專注於以下5類:(1)新聞(2)文化(3)戲劇(4)生活(5)兒少。而其中兒少的比例已22%居冠,並且國際獲獎無數,如Japan Prize,芝加哥兒童影展、聖地牙哥兒童影展,再次顯示了,兒少這個族群的再現與教育意義於公視是成功的。


而在網路自媒體,普遍個人意見充斥、缺乏田野與研究調查,如之前艾莉莎莎「喝油保健康」的影片,並未正確理解可靠的研究資料,我並不認可此種網路自媒體足以成為任何「大眾」的「聲音」。但也有非常多知識型頻道,如泛科學、志祺七七,則系統化的理解Youtube演算法,顧及議題的再現與教育意義,各自針對「科學」與「社會議題」展現出自己的聲音。


因此,我不認為比起傳統影視產業,網路自媒體更能代表「大眾」的聲音。而是兩者使用不同策略,呈現出不同切面的聲音。



當網路與串流平台當道,你認為公共電視與公廣集團存在的必要是什麼?


我想要引用公共電視於2018年出版的「播種」,公共電視的基本精神是民有、民治、民享(of the people, by the people, for the people),同時,也因為明顯的教育目的,公共電視存在的必要「創造趨勢」,而非「跟隨趨勢」。也因此,才有紀錄觀點、主題之夜這些優質節目。


當今網路與串流平台當道,而我在這邊以Youtube為例,只要有任何主題爆紅,因為Youtube演算法,便製作類似標題與hashtag,(1)台灣超商KOL聯名商品開箱一瞬間塞滿Youtube,(2)週期性發片讓Youtube推送影片,如阿滴週期性上傳北歐旅行影片。


這種「聲音」於我而言,更像是當下的衝動、偏好,甚至是一種過分直接的自我揭露,並非我認為的聲音的定義,即各個主題於節目內容的再現(representation)。



可以的話,請和我們分享一下,你認為YouTuber和公共媒體各自的優劣勢是什麼?


Youtube的優勢為「輕、薄、短、小」的影片,在這個容易散失注意力、書籍銷量更加下滑,提供了快速、免費、吸睛、展現自我的服務與體驗,而這種服務與體驗,的確是現代年輕人喜歡,甚至人人想投入的產業。


Youtube的劣勢則對應到其優勢,正因抓住注意力為旨,國內外已經有許多案例,例如Rogan刻意拍攝日本上吊的影片,或是至日本壽司郎刻意掀開壽司保鮮蓋,只為了點閱率與新鮮感。


公共媒體的優勢在於:勇於「創造趨勢」,帶領民眾看到新的議題。我想要引用公共電視於2018年出版的「播種」,公共電視的基本精神是民有、民治、民享(of the people, by the people, for the people)。製作任何節目之前,都有必要思考,此節目是否為大眾、國民服務。也因此,公共電視存在的必要「創造趨勢」,而非「跟隨趨勢」。


而公共媒體的缺點,請讓我引用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稱讚醫療電視劇麻醉風暴的文字「知識厚度、言之有物,卻不菁英姿態」。菁英姿態這四個字便是十分點題。我認為公共媒體的教育、文化內容,豐富且令人回味,但有時過於政治正確,怎麼突破題材,重新定義「好的內容」,而不是堅守「不會有爭議的內容」。



針對這次的論壇主題,你有任何好奇的問題嗎?


您好,我是TaiwanPlus的員工。我們具有電視台、同時有Youtube頻道,想請問前輩,對於這種傳統影視、又是Youtube網路串流平台並存的平台,是否有任何相關經驗或明確策略?又或有什麼企劃或是營運的know-how,讓更多大眾看到兩大平台都能享受優質內容。感謝您們!



歡迎留下想對製作單位說的話,謝謝你的回答!


公共電視辛苦了,我小時候愛看聽故事遊世界,我媽愛看人生劇展,而我們常常晚上一起看公視表演廳。公視是我小時候的回憶與老師,謝謝您們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